今天咱们聊个挺常见但又让人头疼的话题——网络诈骗,每次有朋友问我“律师,我网上被骗了5000块,骗子能关几年?”或者“亲戚转错账对方不还,这算诈骗吗?”我都得先叹口气:法律不是数学公式,不是骗多少钱就直接对应几年刑期,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

先讲个真实场景:上周有个90后姑娘咨询,她在二手平台买手机,对方收款后直接拉黑,姑娘气得发抖:“律师,这够判刑吗?”我告诉她:够是够,但关键看这骗子是“业余选手”还是“职业团队”,同样是骗5000元,如果是初次作案的学生,可能缓刑;如果是诈骗集团的成员,哪怕只骗3000元,也可能实刑,这就是法律的弹性——既看金额,更看情节。
以案说法
去年我办过个特别典型的案子:小王在游戏里认识个“好友”,对方说能帮刷装备,骗走他5800元,报警后警察起初说“金额不够立案”(部分地区标准6000元),我们补充了关键证据——对方用同一手法骗了20多人,总金额超10万,最后案子破了,主犯判了3年半。
为什么不是按5800元判?这里有个重要概念:“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是累计计算的,就像你往池塘扔石头,单个石头小,但扔多了水位就会涨,很多骗子以为单笔骗得少就安全,其实警方一查聊天记录和转账流水,就能把零散诈骗拼成完整证据链。
还有个更常见的灰色地带:朋友转错账你不还,算诈骗吗?严格说不算(属于不当得利),但如果你伪造证据说“这是他还我的借款”,就可能升级成诈骗,法律看本质——有没有非法占有意图 欺骗手段。
法条链接
《刑法》第266条说的诈骗罪,其实像把“伸缩尺”:
- 3年以下:骗3000元到10万元(各地标准略有浮动)
- 3-10年:骗10万到50万,或有“加情节”如诈骗残疾人、老人、学生
- 10年以上:骗50万以上,或造成被害人自杀等严重后果
但注意!网络诈骗自带“情节严重”属性,比如通过群发短信骗100人,哪怕总额才5万,也比骗一个人10万判得重,因为法律惩罚的不只是金额,更是对社会信任的破坏。
记住3个关键数字:3000(立案门槛)、10万(刑期跳档线)、50万(十年起步线),但别机械套用——骗子发500条诈骗短信哪怕没骗到钱,也可能定罪。
受害者要做对3件事:
- 保存聊天记录 转账凭证(截图录屏都要)
- 立即报警并索取《受案回执》
- 如果对方身份明确,可同步提起民事诉讼施压
最戳心的一句话:别以为骗个红包、薅笔小钱没事,有个大学生骗网友168元“奶茶钱”被追刑责,因为查到他用同样话术骗了200多人,法律这杆秤,称的是人性不是金额。
最后说句实在的:我经手的网络诈骗案,9成骗子最初都觉得“就骗这点儿能怎样”。法律最严厉的惩罚,往往是从第一个侥幸的念头开始的。
网络诈骗要判多久?朋友转错钱不退算诈骗吗?,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