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好几个人私信问我同一个问题:“律师,我网贷逾期了几个月,平台突然打电话说要报警,我是不是要坐牢啊?”语气里全是慌乱和自责,我能理解,毕竟谁都不想因为一时周转困难,背上“犯罪”的标签。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一件事:网贷逾期,到底会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平台说“要报警”,是吓唬你,还是真有这回事?
先说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单纯的网贷逾期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不会坐牢,但!如果你有恶意骗贷、伪造资料、逃避执行等行为,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一个个拆开讲。
为什么平台动不动就说“要报警”?
很简单——吓你。
很多网贷平台(尤其是非持牌的、高息的平台)深谙人性弱点,他们知道,很多人怕“坐牢”、怕“警察上门”、怕影响家人,在催收话术里,“我们已经立案了”“警方介入调查”“涉嫌诈骗将刑事拘留”就成了高频词。
但你要明白:报警≠立案,立案≠坐牢。
真正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立案是有严格标准的,比如要有证据证明你“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借款用途、伪造收入证明、借了钱直接拉黑消失……这些才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
而你只是因为失业、生病、投资失败还不上钱,一直在沟通、没失联、也没转移财产——这就是典型的经济困难导致的违约,归根结底是合同纠纷,走的是法院民事诉讼程序,不是公安刑侦程序。
什么情况下,网贷真可能“出事”?
虽然大多数情况不用怕,但以下几种行为真的可能踩到刑法红线:
- 伪造资料骗贷:比如用假工资流水、假身份信息从多个平台套现,金额较大;
- 借新还旧,恶意拆东补西:明知自己无偿还能力,仍大量借贷用于挥霍或赌博;
- 有钱不还,恶意转移资产:法院判决后拒不执行,把房子车子转给亲戚;
- 冒用他人身份借贷:这已经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诈骗。
这些行为一旦查实,可能触犯《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或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那可就不是“催收电话”那么简单了。
对方报警了,我该怎么办?
别慌,先做三件事:
- 核实是否真报警:让对方提供报警回执或案件编号,如果只是口头威胁,大概率是虚张声势。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通话录音、短信、app通知,全部保存,万一有人冒充警察恐吓你,这些是维权证据。
- 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坦诚说明困难,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利息,很多平台其实愿意谈,毕竟收回本金比打官司划算。
如果真收到警方传唤,立刻找律师,别自己瞎回答,更别签不清楚的文件。
以案说法:小李的“惊魂48小时”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90后程序员,疫情期间被裁员,借了5家平台共18万应急,后来实在还不上,催收天天打电话说“已移交公安机关,准备抓人”。
小李吓得整夜失眠,甚至想跑路,结果某天真接到“某市公安局”的电话,说他涉嫌贷款诈骗,要求转账3万元“保证金”撤销案件。
他犹豫中打了我电话,我一听就知道是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立马让他挂断,并拨打110反向核实,果不其然,所谓“公安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案件编号”也是假的。
后来我们主动联系正规平台,梳理债务,协助他与其中3家达成分期协议,另外2家进入调解程序,最终没一个人报警成功立案。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真正的法律程序从来不会在电话里逼你转账,也不会用“坐牢”当开场白。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条:因财产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受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借款人未依约还款,出借人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本息。
注意:网贷若年利率超过lpr四倍(目前约14.8%),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兄弟姐妹们,听句实在话:欠债确实该还,但不必被恐惧绑架。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催收的话术击溃心理防线,做出错误判断——比如借钱还贷、相信“内部撤案”骗局,甚至走上极端。
记住几个关键点:
✅ 普通逾期 = 民事纠纷,不坐牢
✅ 真正报警需证据,不会光靠催收嘴上说
✅ 遇到威胁,先核实、再应对,别冲动
✅ 主动沟通、合理协商,比躲债强一百倍
法律从不惩罚陷入困境的人,它惩罚的是恶意和欺骗。
你只是暂时摔倒,不代表永远站不起来。
债务可以重组,信用可以修复,但命只有一条,别让它毁在一场误会里。
(完)
网贷逾期会被抓去坐牢吗?报警了怎么办?,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