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经常有人偷偷问我:“律师,我朋友搞诈骗被带走了,得蹲几年啊?”说实话,这问题就像问“菜市场白菜多少钱一斤”——量刑从来不是简单套公式,而是用证据拼图还原真相的过程,今天咱就用人话拆解诈骗罪的量刑门道。

去年我代理的某跨境电商诈骗案,当事人小林利用虚假海外仓信息骗取800余万元,检察官指着审计报告说:“这金额够判十年以上了。”但我们发现其中300万系重复计算——小林实际诈骗金额应从800万核减为500万,就是这300万的差额,让刑期从“十年起跳”变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最终法院采纳辩护意见,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金额只是地基,情节才是拔高刑期的脚手架:
- 诈骗救灾款50万,比普通诈骗500万情节更恶劣
- 冒充抗洪志愿者骗老人救命钱,酌情从重处罚
- 退赃退赔获得谅解书,可能实现缓刑“软着陆”
以案说法:大学生创业变诈骗的生死线
2022年某高校学生张某开发“智能学习灯”,在众筹平台宣传“内置ai名师课程”,实际仅具备普通护眼功能,募集资金达80万元时被立案侦查。
辩控交锋点:
- 检察院认为虚构核心功能构成诈骗罪,按80万金额应判刑3-5年
- 我们梳理出30万元用于实际产品开发,提出“部分欺诈”概念
- 法院最终认定诈骗金额5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这个案例揭示司法实践中会剥离经营者真实投入资金,并非所有募资款都直接认定为诈骗金额。
法条链接:刑法如何给诈骗“标价”
《刑法》第266条划出三道量刑红线:
- 基础款:数额较大(3千-10万)→ 3年以下/拘役/管制
- 升级款:数额巨大(10万-50万)→ 3-10年
- 顶配版:数额特别巨大(50万以上)→ 10年以上/无期
注意!各省金额标准就像房价——
上海“数额较大”起点是1万元,甘肃可能只要5千元
就像深圳和县城房价差,同样行为在不同地区可能面临不同刑期
避免人生崩盘的三个动作
当我面对涉嫌诈骗的当事人时,常让他们做三道选择题:
- 金额确认:立即梳理资金流水,区分合法交易与涉诈款项
- 情节定性:是否存在特殊身份(公务人员/司法工作人员)
- 补救措施:退赃退赔时间点(侦查阶段退赃效果>庭审阶段)
有个残酷的真相:法官判决书里每个数字,都是当事人人生碎片的计价器,去年会见某个名校毕业生时,他哭着说“以为最多判三年”,当听到实际可能判十二年时才彻底崩溃。
如果你正面临类似困境,在警方讯问时确认笔录每个标点,在检察官提审时厘清每笔金额,在法官开庭时争取每个法定从轻情节,法律从来不会辜负认真对待它的人。
(律师办案手记:本文涉及案例均已作隐名处理,具体法律问题需结合个案证据分析)
诈骗罪判多少年?关键看这两个数字!,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