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逾期后,最怕的就是催收“爆通讯录”——自己的亲戚、朋友突然接到催收电话,说自己欠钱不还,甚至被辱骂、威胁,这不仅丢面子,还让生活一团糟,那催收爆通讯录到底违法吗?真遇到了又该怎么办呢?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

催收爆通讯录,违法吗?
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违法!
侵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你的通讯录信息(比如联系人电话、关系)属于“个人信息”,受《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催收没经过你同意,就把这些信息扩散给别人、骚扰你的亲友,既侵犯了你的隐私权(《民法典》第1032条:禁止以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隐私权),也违法处理了你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条:处理个人信息需合法、正当,不能胁迫处理)。
违反治安管理:如果催收在爆通讯录时,还搞侮辱、威胁(比如骂你亲友“帮老赖”“不还钱就别想好过”),或者频繁打电话骚扰(一天打好几个),这就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轻则被拘留、罚款,重则可能涉及“软暴力”甚至犯罪(比如寻衅滋事罪)。
信用卡催收更明确违法:如果是信用卡催收爆通讯录,《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直接规定:银行催收只能找债务人本人或担保人,不能骚扰无关第三人,也不能用暴力、辱骂等手段。
遇到爆通讯录,该怎么办?
别慌,按这几步来,既能止损,也能维权:
先“留证据”!
把催收的电话录音(记得手机开启自动录音)、短信/微信截图、亲友的反馈(比如谁接到电话、催收说了什么)都保存好,这些是维权的“武器”,没证据的话,维权会很被动。
再“投诉施压”!
- 找催收对应的平台(比如网贷app、银行客服),明确要求“立刻停止爆通讯录”,并保留投诉记录(比如截图投诉时间、客服回复)。
- 如果平台不管,就找监管部门:银保监会(管银行、金融机构)、12315(消费投诉)、12321(垃圾信息举报)、12345(市长热线),把情况说清楚,要求处理。
严重时“报警或起诉”!
- 要是催收太过分(比如威胁人身安全、侮辱诽谤),直接打110报警,警方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比如拘留、罚款催收人员)。
- 要是想追究赔偿(比如精神损失),可以去法院起诉,依据《民法典》要求对方“停止侵害 赔礼道歉 赔钱”。
根源上“协商还款”!
如果确实没钱还,别逃避,主动和平台协商还款(比如分期、延期),很多平台其实愿意协商,只要你态度诚恳、有还款意愿(比如先还一部分证明诚意)。
举个真实例子:
小王借了网贷逾期,催收天天给同事、家人打电话,还p图侮辱他,小王先录了催收的威胁电话,截图了侮辱短信,然后投诉到网贷平台(平台推诿不管),他直接打110报警,警方对催收人员警告;之后又去法院起诉,最后网贷公司不仅道歉,还赔偿了精神损失费。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禁止以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隐私权。
- 第1034条:个人信息(含通讯录信息)受法律保护,处理需合法正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42条: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或散布他人隐私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5条: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胁迫处理。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第68条:信用卡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用暴力、辱骂等不当手段。
【律师总结】
催收爆通讯录本质是“滥用个人信息 骚扰他人”,法律明确禁止!遇到后记住:
① 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录音、截图、证人证言);
② 多渠道投诉施压(平台 监管部门);
③ 情节严重直接报警/起诉,用法律武器反击;
④ 根源上主动协商还款,从源头减少催收风险。
维权时别害怕,法律是你的后盾——催收的嚣张气焰,往往在你拿出证据、依法维权时就会瓦解,也提醒大家理性借贷,按时还款,从源头减少催收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