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人在网贷、信用卡逾期后,都会碰到催收联系自己通讯录里的亲友,甚至把逾期的事儿告诉他们,这不仅让人觉得尴尬,还会担心:这种催收方式到底合法吗?真遇到了又该咋处理呢?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催收联系通讯录,合法吗?
催收联系通讯录并非完全违法,但必须踩在法律和行业规范的“红线”内:
- 法律层面:根据《民法典》,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信息)受法律保护,催收处理你的通讯录信息时,必须符合“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需征得你同意(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要是催收未经允许,把你逾期的事“广而告之”给亲友,或用侮辱、恐吓的语言骚扰他们,就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比如多次发送骚扰信息,会被拘留或罚款)。
- 行业规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也明确要求,催收不能“骚扰无关人员”,必须对债务人隐私严格保密。
遇到违规催收,该咋应对?
要是催收“越界”了(比如狂轰滥炸亲友、泄露你隐私),别慌,按这几步来:
留好证据!
不管是催收的通话录音、短信截图,还是他们发给亲友的信息,统统存起来——这是维权的“子弹”。
向平台投诉
直接联系贷款/信用卡平台,说明催收的违规行为(催收天天给我妈打电话骂街”),要求他们立刻停止!正规平台一般会约束催收人员。
向监管部门举报
要是平台不管,就找“靠山”:
- 银保监会(管金融机构催收);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管短信、电话骚扰);
- 12345市民热线(万能投诉通道)。
起诉维权(狠招)
要是催收把你或亲友逼到崩溃(比如精神受刺激、生活被严重干扰),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停止侵害 赔偿损失”,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从根源解决:主动协商还款
催收的终极目的是“要钱”,要是你确实逾期了,主动和平台谈还款才是“治本”的办法,比如说明难处,申请“分期还款”“延期还款”,大部分平台为了收回欠款,都会愿意协商~
【法条链接】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处理个人信息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骚扰信息、散布隐私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如金融账户、行踪轨迹)需“特定目的 严格保护”,通讯录信息虽非敏感,但逾期信息涉及隐私,滥用仍违规。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催收不得骚扰无关人员。
【律师总结】
催收联系通讯录≠违法,但必须“守规矩”:不能泄露隐私、不能骚扰亲友,要是遇到违规催收,先留证据,再投诉/举报/起诉,同时主动和平台协商还款,从根源解决问题,就算逾期,你的合法权益(个人信息权、名誉权)也受法律保护,别因为害怕就忍气吞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