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谁还没借过点网贷呢?应急周转、装修买车、甚至日常消费,手指一点钱就到账,可问题是,借钱容易还钱难,一旦收入不稳定或者突发变故,逾期就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人一开始觉得:“不就是晚几天嘛,催收打打电话,顶多征信差一点。”但真等到法院传票送到手里,才猛地惊醒:这事儿闹大了。
今天咱们不绕弯子,就聊最现实的问题——网贷逾期到底会不会被起诉?如果真被起诉了,该怎么办?
先说结论:会!而且越来越多!
过去几年,很多平台靠催收和征信施压,很少真正走法律程序,但随着监管趋严、坏账率上升,越来越多的持牌金融机构和正规平台开始选择司法途径追债,尤其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比如某东金条、某呗分期等),已经把批量诉讼当成常规手段。
你可能会问:“我欠的也就几千块,他们至于告我吗?”
还真至于,现在很多地方法院开通了“金融纠纷快速审理通道”,几千块也能立案,流程简化,从起诉到判决可能就一个月,而且原告往往是持牌机构,证据齐全(合同、放款记录、还款明细),胜诉率极高。
那收到传票后是不是只能认栽?当然不是。
首先别慌,更别躲,拒收邮件、换手机号、玩失踪,只会让情况更糟,法院可以公告送达,照样判你败诉,进入执行阶段后,你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都可能被冻结,甚至影响子女上学、考公考编。
正确的做法是三步走:
第一步:核实债权真实性。
拿到传票后,先看原告是谁,是原始出借方?还是第三方催收公司?注意!有些平台把债权转让给了资产管理公司,但没通知你,这种转让可能无效,检查合同里的利率是否合法,有没有“砍头息”“服务费变相高利贷”等问题。
第二步:主动联系调解。
大多数案子在开庭前都会组织调解,这时候你完全可以去法院表达还款意愿,提出分期或减免部分利息的请求,法官和原告通常愿意接受合理方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漫长执行程序。
第三步:准备应诉材料。
如果你确实有困难,比如失业、重病、家庭变故,一定要准备好证明材料——医院诊断书、离职证明、低保证明等等,这些在法庭上都是加分项,法官会酌情考虑你的偿还能力。
记住一句话:不怕被起诉,就怕不回应。只要你积极面对,法律其实给了普通人很多缓冲空间。
以案说法
老张在2022年通过某消费金融app借了3万元,月息1.5%,分24期还,起初按时还款,后来工厂裁员,收入断了,连续逾期8个月,平台先是电话催收,后发短信说“将移交法务处理”,老张心想:“小钱而已,没人真告我。”结果2023年底,他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原告是该金融公司,诉求是归还本金2.1万 利息罚息共3.6万元。
老张慌了,找律师咨询后才知道:虽然金额不大,但对方证据完整,若不出庭,法院将缺席判决,他赶紧提交了失业证明和社区开具的困难证明,并在调解中提出每月还800元的方案,最终法院促成调解协议:本金分36期还清,免除全部罚息和违约金。
这个案子说明:哪怕你暂时没钱,只要态度诚恳、证据充分,仍有协商余地。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规定: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了起诉的基本条件,只要原告有明确诉求和事实依据,法院就应受理,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年利率超过lpr四倍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即便合同写了,你也无需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只有在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时,才会被列为“老赖”,也就是说,穷≠失信人,关键看你有没有逃避执行的行为。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逃避,法律从不惩罚一时的困境,但会严惩恶意赖账和无视司法程序的行为,如果你正在逾期,记住三点:
- 别失联——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接收法院文书;
- 别认命——哪怕被起诉,也有权利争取调解、减免、分期;
- 别迷信“拖着就没事”——时间拖得越久,利息滚得越多,信用伤得越深。
真正的成熟,不是永远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敢于直面问题,用合法的方式一点点修复,债务可以还,信用可以重建,但一旦错过法律救济的窗口期,代价可能远超想象。
看到传票别崩溃,拿起电话打给法院、联系调解员、找个靠谱律师聊聊——你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走出泥潭的开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