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那种半夜惊醒、心跳加速的感觉?不是因为噩梦,而是突然想起——自己两年前借的那笔网贷,早就逾期,还上了征信,可一直拖着没处理,最近想买房、买车,一查信用报告,傻眼了:黑了。

别慌,今天咱们不讲冷冰冰的法条堆砌,也不说“赶紧还钱”这种正确的废话,作为一个天天和债务纠纷打交道的律师,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跟你聊聊:网贷逾期两年上了征信,到底还有没有救?下一步该怎么走?
先认清现实:上征信≠人生完蛋
很多人一听“上了征信”,第一反应是:“完了,这辈子都别想贷款了。”
这是个认知误区。
征信记录确实会影响你的信贷资格,但它不是死刑判决书,它更像是一张“信用成绩单”,记录的是你过去的行为,而成绩单上的某次不及格,并不代表你永远不能进步。
关键问题是:这个污点能不能洗?怎么洗?什么时候洗?
答案是:能洗,但有条件。
根据央行规定,不良征信记录保存5年,从你还清欠款之日起算,也就是说:
👉 如果你现在还没还,那这条记录会一直挂着,5年不会启动倒计时;
👉 但只要你把本金、利息(合理范围内)全部结清,5年后系统自动清除。
核心逻辑就一句话:想翻盘,先结清。
逾期两年了,现在还来得及吗?
当然来得及,而且越早越好。
我见过太多人抱着侥幸心理:
“反正都两年了,再拖两年也没差。”
“平台都没催我,是不是就不用还了?”
“听说超过三年就过了诉讼时效?”
这些想法,听着好像有点道理,实则危险至极。
不上门催收 ≠ 债务消失。
很多平台把债权打包卖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或资产处置机构,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可能已经在准备起诉材料。
诉讼时效是3年没错,但可以中断、重新计算。
比如对方给你打过电话、发过短信要求还款,或者你曾经还过一分钱,时效就会重新起算,你以为的“过了时效”,很可能根本不成立。
更可怕的是——有些平台虽然没起诉你,但已经申请了支付令或做了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备案,一旦发现你名下有财产(比如工资卡、房产),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连开庭都不需要。
这不是吓唬你,这是我去年代理的一个案子的真实情况。
以案说法|他以为“拖过三年就安全”,结果被强制划扣工资
我有个客户小李,2019年在某网贷平台借了1.8万,后来失业断供,逾期一年多后平台停止催收,他就当这事过去了。
直到2023年,他换了新工作,工资刚到账就被银行通知“部分资金被冻结”,一查才知道:法院裁定强制执行,每月扣他30%工资偿还旧债。
为什么?
原来那个平台早在2020年就做了赋强公证(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力),并在2022年向法院申请了执行,小李一直没收到通知,是因为当初预留的凯发平台网址的联系方式失效了,法院公告送达也算合法程序。
等他找到我时,不仅本金 利息滚到了近3万,信用分也跌到谷底,房贷直接拒贷。
我们最后帮他协商分期还款、争取减免部分不合理费用,才慢慢走出泥潭。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沉默不等于放弃,拖延只会让伤口溃烂更深。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但注意:诉讼时效可因债权人主张权利而中断,重新计算。《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 再强调一遍:是从你还清之日开始算5年,不是从逾期那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债权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无需经过诉讼程序。
→ 很多网贷合同都有这一条,签的时候你不看,出事就晚了。
律师总结|三步自救指南,现在行动还不晚
如果你也正面临类似困境,请立刻做这三件事:
✅第一步:查清楚债务现状
去央行征信中心拉一份个人信用报告,确认哪些平台报了逾期、是否已被起诉、是否有被执行记录,同时联系平台客服或委托律师调取借款合同,核实实际欠款金额是否合规(警惕高利贷、砍头息等问题)。
✅第二步:制定还款计划,优先结清
哪怕暂时没钱,也要主动沟通,尝试协商“本金结清优惠”或“分期还款协议”。还清是重启信用的第一步,不要怕丢面子,信用修复比面子重要一万倍。
✅第三步:重建信用,避免重蹈覆辙
还清后保持良好的用卡和还款习惯,适当使用信用卡并按时还款,逐步提升信用评分,未来借贷务必量力而行,远离多头借贷和“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谁还没个低谷期呢?一时缺钱不可耻,逃避责任才最伤人。
征信坏了可以修,但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代价可能是几年的自由和机会。
真正的成熟,不是从不犯错,而是敢直面错误,并一步步把它修正回来。
你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就是转机的开始。
别再等明天了,今天就打第一个电话,迈出第一步。
你值得一个清清爽爽的未来。
网贷逾期两年上征信了,还能翻盘吗?现在该怎么办?,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