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还没发,账单先来了,几张信用卡、几个网贷平台的还款日扎堆撞上,手机一震动,又是催款提醒,咬咬牙还了一个,另一个只能拖两天——结果一拖就拖了两期。
这时候你可能心里打鼓:逾期两期网贷,到底会怎么样?是不是征信立马黑了?会不会被起诉?还能不能补救?今天咱们不绕弯子,我就用一个老律师的视角,跟你把这事掰开揉碎讲清楚。
逾期两期,其实是个“危险信号灯”
先说结论:逾期两期(也就是两个月)的网贷,已经属于实质性违约,但还没到最坏的结果,关键看你能不能及时止损和补救。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晚还几天嘛,又不是不还”,但银行和持牌金融机构可不这么看,一旦逾期超过30天,系统就会自动标记为“m2”(业内术语,指逾期31-60天),这个记录会被上报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也就是说,你的征信报告上,会清清楚楚地写上一笔:“某平台贷款,连续逾期2个月”。
这一笔,不只是面子问题,它会影响你未来三五年内的几乎所有金融行为:
- 房贷、车贷审批被拒
- 信用卡申请直接秒杀
- 甚至有些单位背调查征信,连工作都受影响
更狠的是,很多网贷平台在你逾期第30天起,就开始启动催收升级机制,从短信提醒,变成电话轰炸,再到第三方催收介入,语气越来越冲,内容越来越吓人,什么“移交法务”“列入失信名单”一套接一套。
但别慌,这些话里有真有假,咱们一个个拆解。
补救还来得及吗?当然来得及!
我见过太多客户,因为害怕、羞耻、逃避,干脆装死不接电话,结果小问题拖成大窟窿,只要你还有还款意愿,大多数平台是愿意给你机会的。
三个关键动作,现在立刻做:
主动联系平台,说明情况
别等他们找你,你先打客服电话,态度诚恳一点:“我最近遇到点困难,不是恶意拖欠,现在手头紧,但我一定会还。” 很多平台有“延期还款”或“分期协商”的通道,尤其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比如招联金融、马上消费这些,合规性强,反而更容易谈。优先还清本金和罚息,争取撤销不良记录
有些平台在你还清欠款后,如果你态度好,可以申请“征信修复”,虽然法律没强制要求他们删除记录,但实践中,部分机构会对非恶意逾期用户网开一面,尤其是首次逾期、金额不大、补救及时的情况。避免以贷养贷,切断恶性循环
这是最致命的坑,很多人一逾期就想着“再借一笔还上”,结果雪球越滚越大。债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面对,而不是逃避。
以案说法:一个90后女生的真实经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28岁,互联网公司运营,疫情期间被裁员,三个月没收入,手上三笔网贷总共欠了7万多,其中一笔某头部平台逾期了两期,共5600元。
她一开始吓得不敢接电话,微信也被催收加好友天天发“律师函模板”,后来实在扛不住,来找我咨询。
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帮她整理所有债务明细,列出优先级;
第二,代她跟平台沟通,说明失业情况,提交了离职证明和社区困难证明;
第三,协商分期还款方案,最终达成“本金分12期还,免去全部罚息”。
最关键是——她在还完第一期后,平台同意向征信中心申请“信息勘误”,虽然不能完全删除记录,但备注了“非恶意逾期,已结清”,大大降低了后续贷款的影响。
现在她换了工作,征信也在慢慢恢复,她说:“最怕的不是欠钱,是不敢面对。”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意思是,只要你把钱还了,5年后这条记录自然消失。《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你签合同那一刻,就负有还款义务,逾期就是违约。《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明确禁止暴力催收、骚扰无关人员、虚假承诺“起诉”等行为,如果你遭遇威胁、恐吓,可以录音取证,向互金协会投诉。
律师总结: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沉默
说实话,我从不责怪那些因为生活压力而逾期的人,谁还没个难处?但我想告诉你:
信用就像玻璃杯,碎了可以粘,但裂痕永远在。
逾期两期不是世界末日,但它是一个警钟,它提醒你:财务规划要前置,应急储备不能少,面对问题要勇敢。
记住三句话:
✅ 不要失联,主动沟通是第一步
✅ 不要以贷养贷,那是深渊入口
✅ 只要还清,一切都有转机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对客户说的话:
“你可以暂时没钱,但不能失去信用,因为信用,是你在这个社会行走的隐形身份证。”
有问题,别憋着,评论区聊聊,我尽量帮你分析。
逾期两期网贷会怎样?还能补救吗?,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