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要是碰到催收公司或网贷平台“爆通讯录”——把你的联系人电话翻出来,给亲戚朋友狂打电话、发信息骚扰,这事儿到底违不违法?咱今天就唠唠这个问题,顺便说说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应对。

“爆通讯录”大概率是违法的!
你的通讯录联系人信息(比如电话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受《民法典》里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条款保护,催收人员没经过你同意,就拿这些信息骚扰亲友,本质上是侵犯他人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益。
从具体法律来看:
- 若催收用“狂打电话、发骚扰短信”的方式干扰亲友生活,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情形,轻则被拘留/罚款,重则可能触发更严重的违法犯罪。
- 要是催收为了爆通讯录,非法获取、倒卖你的通讯录信息(比如从第三方买你的信息),还可能触犯《刑法》里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会被判刑。
- 就连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也明确规定:催收不能向债务人以外的人透露债务信息,更不能用“骚扰、侮辱、恐吓”等方式催收——爆通讯录显然踩了红线。
遇到“爆通讯录”,这么做能维权!
别慌,咱一步步来:
- 留证据:把催收的电话录音、短信截图,甚至亲友反馈的“被骚扰记录”都存好(比如截图里要显示时间、内容、发件人),这是维权的关键。
- 投诉举报:向网贷平台/催收公司的监管方投诉(比如银保监会、地方金融局),或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骚扰电话、短信。
- 报警:要是收到恐吓、侮辱信息,或亲友生活被严重干扰(比如被打电话打到没法正常工作),直接打110报警,让警方介入调查,追究对方的行政/刑事责任。
- 起诉索赔:如果因为“爆通讯录”导致名誉受损、精神压力大,还能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住址等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非法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第十六条:催收人员不得向债务人外的人员透露债务、逾期等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第十七条:催收人员不得采用“骚扰、侮辱、恐吓”等方式催收。
“爆通讯录”本质上是越界的违法催收,既侵犯亲友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也可能违反治安管理甚至触犯刑法,遇到这种情况,别慌,先固定证据,再通过“投诉、报警、起诉”等合法途径维权。
同时也提醒催收方:催收必须在法律和行业规范内进行,一旦越界,必将承担法律后果,债务人自身也应积极和债权方沟通还款方案,从根源上减少催收纠纷~
催收爆通讯录电话违法吗?遇到了该怎么办?,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