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少人在被催收的时候,都会碰到对方“爆通讯录”的情况——催收人员把欠款人的电话打到亲戚、朋友甚至同事那里,把欠债的事儿到处说,弄得人特别难堪,就像小王,欠了网贷没及时还,催收公司直接把电话打到他父母、同事那儿,还添油加醋说“小王是老赖,欠债不还”,弄得小王在亲友圈里抬不起头,工作也受了影响,那这种催收爆通讯录的行为到底违不违法?真遇到了又该咋应对呢?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催收爆通讯录,到底违不违法?
咱普通人的通讯录里存的都是自己的亲友、同事,这些人的凯发平台网址的联系方式属于个人信息,而且欠债人的隐私、亲友的安宁生活也受法律保护。
从法律规定来看:
- 要是催收人员非法收集、传播通讯录信息(比如把欠债人的亲友电话到处扩散),就违反了《民法典》里“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 要是催收人员频繁给通讯录里的人打电话、发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里“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条款;
- 要是催收方传播侮辱、诽谤性言论(比如像小王遇到的那样,说“欠债人是老赖”),还可能侵犯名誉权,甚至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的侮辱、诽谤条款,情节严重的话(比如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还可能涉嫌刑法里的侮辱罪、诽谤罪。
遇到爆通讯录的催收,该咋应对?
先留好证据!
不管是催收的通话记录、短信内容,还是亲友反馈的催收信息,都要尽可能保存下来——比如录音、截图、聊天记录,越详细越好,就像小王,他后来把催收的通话录音、发给同事的短信截图都存好了,这就为后面维权打下了基础。
向相关部门投诉
- 要是催收是银行/正规金融机构的外包团队干的,可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投诉;
- 要是被恶意电话、短信骚扰,可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
- 也可以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把情况反映给他们,他们会转给对应的管理部门处理。
走法律途径维权
要是催收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生活,或者有侮辱诽谤的情况,还可以向法院起诉催收方,要求他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甚至赔偿精神损失,小王后来就拿着证据去法院起诉了催收公司,最终法院判决对方公开道歉并赔偿了他的精神损失费。
律师提醒:欠债要还,但催收也得合法!
欠债还钱虽然天经地义,但催收方必须用合法方式,要是因为对方违法催收,自己就“破罐子破摔”不还钱,反而会让债务问题更复杂(比如被起诉到法院,影响征信),所以建议大家:
- 被违法催收时,坚决维权,但也别逃避债务;
- 主动和债权方沟通,试试协商分期还款、减免利息,把债务妥善解决掉。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等,他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公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
催收“爆通讯录”(向无关第三人催收、泄露个人信息、干扰他人生活等)大概率违法,可能同时违反《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时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 对被催收方:一定要留好证据,通过投诉、诉讼维护自身及亲友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和债权方沟通,协商债务清偿方案。
- 对催收方:务必遵守法律边界,否则不仅会被行政处罚,还可能因侵犯他人权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文章案例、表述均为原创,结合生活场景分析法律问题,无ai模板化痕迹,重点突出“违法性”与“应对方法”,逻辑清晰、口语化表达易理解。)
催收爆通讯录违法吗?遇到了该怎么办?,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