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手头紧,刷信用卡额度不够,花呗、白条也快见底,于是随手点开几个网贷app,“3分钟放款”“无需抵押”“秒到账”的广告弹出来,手指一滑,几千块就进了账户,当时觉得是救星,可等到还款日,工资没发、账单又堆上来,心里就开始打鼓:“这钱要是暂时还不上,到底会不会影响征信?”
更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反正不是银行借的,顶多被催收骂两句,能把我怎么样?”——今天我就掰开了揉碎了告诉你:你以为的小额网贷,可能正在悄悄把你往信用深渊里推。
网贷到底上不上征信?别再被“不上征信”忽悠了
先说结论:现在很多正规网贷平台,都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了,只要你借了钱,哪怕只是一笔2000块的“应急金”,一旦逾期,极大概率会被记入个人征信报告。
很多人还停留在“只有银行贷款才上征信”的老观念里,但现实早就变了,从2019年开始,央行推动“征信全覆盖”,像蚂蚁集团(借呗、花呗)、京东金融(金条、白条)、微粒贷、度小满、360数科这些头部平台,基本都和百行征信或央行征信直连。
什么意思?就是你用借呗借了5000块,分12期还,结果第6个月断供了——这笔逾期记录,会原原本本出现在你的征信报告里,标记为“xx平台-消费贷款-逾期x期”。
而且注意,不是所有平台都会提前明确告诉你“我们上征信”,有些app在签合同时藏得特别深,比如在《用户协议》第8条第3款写着“本平台有权将借款人信息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普通人根本不会细看,等你真去查征信时才发现:“我啥时候多了个贷款记录?还逾期了?”
更狠的是,即便某些小平台目前还没接入征信,也不代表你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它们可能会把债权转让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或者上报到“大数据征信平台”比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百行征信,这些虽然不属于央行征信,但在你未来申请房贷、车贷、甚至找工作背调时,都可能成为“隐形污点”。
以案说法:一张逾期记录,让他买房多花了20万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90后程序员,月薪两万出头,2021年疫情期间收入不稳定,他在三个平台上总共借了不到3万元应急,其中两个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大厂系”产品。
当时他想着“撑几个月就还”,结果项目延期,工资缓发,连续逾期了5个多月,后来经济好转,他赶紧把钱全还清了,以为这事就过去了。
去年年初,他看中一套总价400万的房子,准备办按揭,银行初审通过,但最终批贷时被拒,原因是什么?征信报告显示,他在某平台有连续6期的贷款逾期记录,最长逾期达120天,被列为“关注类客户”。
银行虽然没完全拒绝,但提出:必须首付提高到50%,利率上浮20%,原本能贷280万、利率4.1%,现在只能贷200万,利率涨到4.9%,算下来,他不仅多付了80万首付,未来30年还要多还近20万利息。
小李找到我,第一句话是:“我以为那不是银行的钱,拖几天没关系……谁知道会影响买房?”
我说:“你欠的从来不是平台的钱,是你自己的信用。”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
→ 这意味着平台在报送你信息前,必须获得你授权,而你在点击“确认借款”时,往往就已经默认同意了数据共享条款。《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不管是银行还是网贷,只要合同成立,还款就是法定义务,逾期即违约。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
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如实、完整报送信贷信息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 大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均在此监管范围内。
律师总结:别拿信用开玩笑,它比你想的值钱得多
很多人总觉得“网贷不上征信”是个灰色地带,可以钻空子,但我想提醒你:信用社会已经来了,没有哪笔债务是真正“悄无声息”的。
你可以短期周转,可以应急借款,但请记住三点:
- 只要是正规平台,十有八九上征信,别轻信“不上征信”的宣传话术;
- 哪怕暂时还不上,也要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很多平台提供“宽限期”或“征信保护计划”;
- 一旦产生逾期,尽快结清并保留凭证,部分平台在你还清后可申请“征信异议”或“标注已结清”,减轻负面影响。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你可以穷一阵子,但不能“信用破产”一辈子。
那些你以为躲过去的账单,总有一天会以更高的代价找上门来。
别赌,别拖,按时还款,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网贷逾期了会上征信吗?上不了的话是不是就能随便拖着不还?,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