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紧,刷个网贷应急,想着下个月发工资就还上,结果一拖再拖,最后干脆逾期了,现在想买房,突然发现——哎,征信报告上多了几条“逾期记录”,心里咯噔一下:这房还能买吗?贷款批得下来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逾期到底会不会影响买房?严重到什么程度才算“没救”?有没有补救的办法?
你以为的“小逾期”,银行可能直接说“不”
很多人觉得:“我就是晚了几天还款,又不是不还,至于吗?”但现实很残酷——在银行和贷款机构眼里,只要你有逾期记录,哪怕只是一次,哪怕金额只有几百块,都会被记入个人征信系统。
而房贷审批的第一关,就是查征信,银行看的不是你“有没有能力还”,而是“你过去有没有按时还”,他们要的是稳定、低风险的客户。
举个例子:
你申请房贷时,银行调出你的征信报告,发现近2年内有连续3次逾期,或者累计6次逾期(俗称“连三累六”),对不起,大概率直接拒贷,有些银行更严,哪怕只是1次90天以上的严重逾期,也会把你拉黑。
别觉得“网贷不是大事”,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这些互联网贷款平台基本都接入了央行征信,你以为是“临时周转”,其实已经在为未来的购房大计埋雷。
逾期≠死刑,关键看“程度”和“时间”
但也不是所有逾期都判“死刑”,我们得区分几种情况:
轻微逾期(1-30天):偶尔一次,且已结清,影响相对较小,部分银行会酌情考虑,尤其是如果你收入稳定、首付比例高、负债率低。
中度逾期(31-90天):开始进入“关注名单”,你需要准备更多材料解释原因(比如突发疾病、失业等),并且可能面临更高的利率或更严格的审核。
严重逾期(90天以上)或呆账、核销:基本等于“贷款黑名单”,大多数银行直接拒贷,公积金贷款更是零容忍。
还有一个关键点:时间!
征信记录保留5年,从你还清欠款那天起算,5年后自动消除,所以如果你是3年前逾期的,现在已经还清,且之后信用良好,影响会大大降低。
但注意:5年是从“结清之日”开始算,不是从逾期那天!如果你一直没还,那这条记录会一直挂着,永不清零。
除了征信,还有“隐性门槛”在等着你
你以为过了征信关就万事大吉?too young.
现在很多开发商合作的按揭银行,除了看征信,还会查大数据风控平台,比如百行征信、芝麻信用、第三方风控模型,这些系统会分析你的消费习惯、多头借贷、短期频繁申请贷款等情况。
如果你最近半年内申请了十几笔网贷,哪怕都没逾期,银行也会怀疑:你是不是特别缺钱?还款能力堪忧?
这就是所谓的“多头借贷 查询次数过多”,即使征信干净,也可能被拒贷。
以案说法:小王的买房梦差点破灭
我之前有个客户叫小王,90后程序员,月薪2万,攒了40万首付,看中了一套总价300万的房子,一切顺利,直到银行初审被打回。
原因?他的征信报告显示:2年前在某网贷平台借款8000元,因换工作忘记还款,逾期了67天,后来还清了。
银行风控直接判定为“信用风险较高”,拒绝放贷,小王懵了:“我都还了啊,怎么还不行?”
我们帮他做了三件事:
- 找到当时离职证明和工资流水,说明逾期是“非恶意”;
- 提供当前稳定收入证明和存款流水;
- 换一家对征信稍宽松的商业银行重新申请。
银行同意放贷,但利率上浮10%,而且要求首付提高到45%。
小王庆幸之余也后悔:“早知道当初就不该拖那两个月。”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
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应全面查询借款人征信记录,并将其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这意味着:只要你在5年内有未结清的逾期记录,就会被查到,且合法合规地影响你的贷款审批。
律师总结:信用是无形资产,逾期代价远超想象
说到底,网贷逾期不是“小事”,而是对未来重大决策的潜在威胁,买房是人生大事,动辄几百万的贷款,银行不可能冒险交给一个“有过失信记录”的人。
我的建议很明确:
- 能不逾期就不逾期,哪怕再难,也要优先处理上征信的债务;
- 如果已经逾期,尽快还清,并保留还款凭证;
- 未来两年内要买房的,千万别碰网贷,控制信用卡使用频率;
- 定期查征信(每年两次免费),发现问题及时申诉;
- 如果已有瑕疵,提前找银行预审,避免临门一脚被拒。
今天的每一次“无所谓”,都可能成为明天买房时的“卡脖子”,信用不是虚的,它是你在这个社会行走的通行证,别让一时的便利,毁了长远的生活规划。
网贷逾期了还能买房吗?
答案是:有可能,但代价很大,路很难走,最好的策略,永远是——从一开始就别让自己走进那个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