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别慌哈,很多人遇到暴力催收时,都会突然懵了:“他们咋会有我通讯录里七大姑八大姨的电话?”其实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今天咱就好好唠唠催收是咋“搞到”咱通讯录的,还有咱该咋应对这种糟心事儿。

催收咋拿到通讯录的?这几个“坑”要警惕
app权限“埋雷”
好多网贷、借贷类app安装时,都会弹出“读取通讯录”的权限申请,咱很多人图省事,“唰”一下就点了同意——这就相当于把通讯录“双手奉上”了!app后台能直接把联系人信息传给催收方,等逾期了就拿这些电话“轰炸”。信息泄露“躺枪”
咱以前在不正规网贷平台、购物网站注册过?或者信息被黑客攻击、平台数据泄露了?催收可能从“黑产渠道”买走咱的通讯录!甚至有些催收会“套话”,比如假装客服问“你联系人电话多少呀”,咱一不留神就说了。第三方“暗地共享”
有些放贷机构和催收公司“勾结”,直接把咱的信息共享出去;或者咱用了某些通讯工具、社交软件的借贷小程序,授权时也把通讯录“交出去”了,更气人的是,有些平台把用户数据卖给第三方,催收再从第三方手里买信息。
遇到暴力催收,咱该咋反击?
攥紧证据,当“维权武器”
催收的骚扰电话要录音,短信、微信截图要存好,连通讯录里朋友被骚扰的聊天记录也得留着!这些都是咱告他们的“硬通货”。投诉举报,把恶行“曝光”
银保监会、黑猫投诉平台、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这些渠道都能举报!把催收的“嚣张样”全抖出去,让监管部门收拾他们。法律撑腰,直接“硬刚”
要是催收太过分,咱就去法院起诉催收公司或放贷机构,要求他们“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个人信息保护法》给咱撑腰呢,他们违规拿咱信息,就得付出代价。亡羊补牢,守住隐私“大门”
- 检查手机app权限:把那些没必要读通讯录的app,权限全关掉(比如一些游戏、购物app,要通讯录干啥?)。
- 给联系人“改备注”:把敏感联系人的备注改得隐蔽点,别让催收一眼就认出来。
- 提醒朋友“别理茬”:告诉通讯录里的人,要是收到催收骚扰,别理他们,直接留证据举报。
法条链接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四条: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处理自己的个人信息;第六十六条: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的,主管部门可责令改正、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万元以下或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责任人最高罚100万元。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或散布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罚款;情节重的,处5 - 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罚款。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姓名、电话、住址等)受法律保护,私密信息还适用隐私权规定。
催收搞到通讯录,无非是app权限、信息泄露、第三方共享这几个“路子”,遇到这种事,咱得硬气起来:先把证据“攥”手里,投诉、起诉双管齐下,同时自己盯紧手机权限、保护好信息,记住哈——个人信息受法律死死保护着,催收要是违规获取、滥用咱的信息,咱完全有权利追究到底,别让他们平白欺负了去!
暴力催收怎么有我通讯录?该怎么应对?,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