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里总有人发那种“负债自救”的文案?
“终于和银行谈下来分期了”“昨天收到法务通知,差点崩溃”……
以前觉得欠钱是件挺丢脸的事,现在好像谁不说自己有几万块外债,都不好意思在社交圈混了。

但说实话,这些声音背后藏着一个扎心的事实:信用卡和网贷逾期,已经不是个别人的困境,而是一场席卷普通人的“金融暗流”。
你以为只有你在熬?其实全国可能有上千万人正经历同样的煎熬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3年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截至去年底,我国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突破8.6万亿元,而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近5000亿元,这个数字听着遥远,但换算一下——平均每个逾期账户欠款超过2万元,保守估计至少有1000万人以上处于实质性逾期状态。
更别说还没完全纳入统计的网贷平台,像借呗、京东金条、美团借钱这些互联网贷款产品,虽然单笔金额小,但复贷率高、叠加使用普遍,很多人一边还着信用卡,一边拆东墙补西墙去填网贷窟窿,最终陷入“以贷养贷”的死循环。
我接触过不少当事人,他们不是不想还,而是真的断了现金流,失业、创业失败、突发重病、家庭变故……一场风雨就能把原本稳定的生活掀翻,可银行不会因为你失业就暂停计息,网贷也不会因你住院就免除催收。
逾期之后会发生什么?别以为只是接到几个电话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只要我不接催收电话,拖着就行。
错,逾期的后果,是从温柔到残酷的渐进式打击:
第一阶段:短信 电话轰炸(第1-30天)
刚逾期几天,客服还会客气地说“温馨提醒”,但一周后就开始轮番拨打本人、紧急联系人甚至同事电话,有人告诉我,他前女友的现任男友都被打爆了电话,“说我欠钱不还,影响人家感情”。第二阶段:征信拉黑 罚息滚雪球(第31-90天)
一旦逾期超90天,征信记录直接标记为“m3”及以上,五年内无法消除,同时利息、违约金层层叠加,原本欠3万,半年后账单变成4.5万,越拖越多。第三阶段:外包催收介入 法律程序启动(90天以上)
银行将案件打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手段五花八门:ps通缉令、寄假律师函、半夜敲门……更有甚者,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行踪信息,进行心理压制。第四阶段:被起诉、冻结账户、列入失信名单
如果金额较大(通常超5万),且经两次有效催收仍不还款,就可能构成《刑法》第196条的“恶意透支”,面临刑事风险,即便不构成犯罪,民事诉讼败诉后也会被强制执行,工资卡被冻、房子被执行,出行受限。
以案说法|她月薪6000,却背了17张卡,最后靠协商停息走出泥潭
我曾代理过一位叫李婷的客户,32岁,单身妈妈,在广州做电商运营,疫情期间公司裁员,她一下子没了收入,但房贷、孩子学费、老人医药费一样不能少。
为了维持生活,她在两年间陆续办了17张信用卡,又借了5家网贷平台的钱,最高峰时总负债达43万元,起初还能最低还款,后来连利息都还不上。
催收电话从每天3通变成30通,亲戚朋友都知道她“欠钱跑路”,她一度想轻生,直到在网上看到“个性化分期”政策,找到我们咨询。
我们帮她梳理所有债务,按银保监会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的规定,向各家银行申请“停息挂账”,也就是常说的“个性化分期”,最终达成协议:本金分5年还清,期间停止计息、暂停催收、不影响征信进一步恶化。
现在她每月还7000多元,压力依然大,但至少有了盼头。“我不是赖账,我只是需要时间喘口气。”她说这句话时眼眶红了。
法条链接|你知道这些权利吗?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持卡人无力偿还全部债务且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发卡行可与其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期限最长可达5年。”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无息借贷。”
(注意:这适用于民间借贷,不包括金融机构)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认定为‘恶意透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但关键在于“主观恶意”——如果你一直在沟通、尝试还款,就不宜轻易入刑。
律师总结|欠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沉默和逃避
我想说一句很多人不敢承认的话: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负债本身并不可耻,真正危险的,是你选择闭眼装睡。
很多人明明还有沟通能力,却因为羞耻感、恐惧感,干脆失联、换号、躲债,结果错过了最佳协商期,把自己逼进死角。
记住三个原则:
- 不要失联—— 即使还不上,也要主动联系银行说明情况;
- 保留证据—— 所有通话录音、书面沟通都要存档;
- 寻求专业帮助—— 法律允许你谈判,也保护你基本生存权。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还不了钱就立刻崩塌,但它一定会因为你不面对问题而彻底失控。
你可以暂时穷,但不能永远逃。
真正的勇敢,不是从未跌倒,而是摔进泥里还能抬头看路。
如果你正在经历逾期焦虑,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该独自承担所有重量。
打一个电话、问一句“怎么办”,就是重生的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