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你某笔网贷已经逾期了,系统自动扣款失败,现在要加收“滞纳金”“罚息”“服务费”……再一看账单,原本借了1万,拖了两个月,现在居然要还1万5?你一头雾水,心里发慌:“这钱是怎么算出来的?合理吗?我能不认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把网贷逾期费用的“底裤”给扒一扒,作为干了十几年金融纠纷案子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被平台的各种名目吓得不敢发声,—很多费用,根本站不住脚。
网贷逾期到底会收哪些钱?哪些是合法的?
先说结论:合法的逾期费用,只有“逾期利息”这一项核心内容,其他五花八门的“管理费”“催收费”“技术服务费”,多数都是套路。
逾期后平台可以主张的是:
- 正常借款利息(合同约定的利率)
- 逾期利息(也就是罚息,通常在原利率基础上上浮30%-50%)
但!这里有个关键前提:所有利率加起来不能超过法定上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一年期lpr的4倍”,2024年)lpr是3.45%,4倍就是8%,也就是说,哪怕你签了年化24%的合同,一旦逾期,平台也不能按24%收罚息,否则超出部分法院不支持。
举个例子:
你借了1万元,年利率18%,逾期两个月。
- 正常利息:1万×18%÷12×2 = 300元
- 逾期罚息:一般上浮50%,即27%,但受13.8%上限限制,实际最多只能按13.8%算
- 所以两个月逾期利息最多为:1万×13.8%÷12×2 ≈ 230元
- 合计最多应收530元利息,而不是平台说的几千块!
可现实是,很多平台在app里直接写“每日万分之五滞纳金”,换算成年化就是18.25%,再加上原本利率,轻松突破20%,甚至30%——这已经违法了。
更离谱的是,有些平台还会悄悄加上“逾期管理费”“短信提醒费”“账户维护费”……这些统统没有法律依据,属于典型的“变相高利贷”。
以案说法:小王被多收6000块,最后全退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王在某知名网贷平台借了8000元,分12期还,月利率1.2%(年化14.4%),因为失业,他第三个月开始逾期,拖了三个月后,平台发来账单:本息合计14200元!
他吓坏了,以为自己欠了这么多,来找我咨询时,手都在抖。
我帮他拉了还款明细,发现平台不仅收了正常利息,还按日收“滞纳金”0.1%(年化36.5%),再加上所谓的“风控服务费”“催收协调费”等杂项,总成本直接飙到年化50%以上。
我们向法院起诉,主张:
- 超出lpr四倍的部分无效;
- 各类附加费用无合同依据,属格式条款,应认定无效。
最终法院判决:仅支持本金 合法利息(按年化13.8%计算),其余6000多元全部退还小王。
这个案子最让我感慨的是,小王一直以为“平台怎么算就怎么认”,直到他才知道:不是所有账单都必须照单全收,法律是站在普通人这边的。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有法可依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平台单方面设定的高额“滞纳金”“服务费”,若未明确提示并取得同意,可视为无效。
律师总结:别怕,你不是弱势方
很多人觉得“欠钱就是理亏”,所以面对平台的催收和高额账单,选择沉默、妥协、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去还,但我想告诉你:你欠的是合理的钱,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记住几个关键点:
✅ 逾期费用不是平台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总成本不能超过lpr的4倍;
✅ 所谓“滞纳金”“管理费”“催收费”大多违法,可以拒绝支付;
✅ 遇到争议,第一时间保留合同、还款记录、账单截图,必要时走法律程序;
✅ 即使已经还了,如果发现被多收,三年内可主张返还。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债务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法。
你不需要完美履约才配被尊重,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哪里,就已经赢了一半。
如果你正被网贷逾期压得喘不过气,不妨静下心来算一笔账——也许你会发现,你并没有欠那么多。
怎么算清网贷逾期费用?多收的利息能退吗?,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