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少人因为网贷、信用卡逾期,突然发现自己的通讯录好友被催收人员轮番“轰炸”——亲戚朋友接到莫名其妙的催收电话、短信,自己不仅要面对债务压力,还得承受社交圈的尴尬和压力,要是你也遇到了“被通讯录催收(爆通讯录)”的情况,别慌,这篇文章教你一步步合法应对,既保护自己和亲友,也理清债务处理的思路。

先把“证据”攥在手里,这是维权的底气
催收敢骚扰亲友,你就得敢“留证”!不管是催收给你打的电话录音(记得提前告知对方“我要录音了”,避免后续争议)、发来的威胁短信、好友截图的催收信息(你朋友xx欠钱不还,赶紧通知他!”这类骚扰内容),都要完整保存,特别是那些带侮辱性语言、频繁骚扰亲友的记录,这是对方违法的“铁证”,后续投诉、起诉都靠它。
向催收方“亮明态度 法律警告”,先礼后兵
直接联系催收人员(或贷款平台客服),明确要求:“立刻停止骚扰我的通讯录好友!”可以发短信、邮件或者书面函,顺便“甩”出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你们未经允许骚扰我的亲友属于侵权,再这样我会向银保监会、12321投诉,甚至去法院起诉你们!”
很多催收其实怕监管处罚,这步能吓退不少“乱来”的,要是对方嘴硬,别跟他吵,直接进入下一步——找“官方帮手”投诉。
找“官方帮手”施压,让监管部门替你“撑腰”
要是催收不听警告,就找这些“官方渠道”投诉:
- 银保监会(管银行、持牌金融机构的催收):拨打12378投诉,说明平台名称、催收违法事实、证据;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管短信、电话骚扰):凯发app官网或公众号提交举报,附上催收短信、电话记录;
- 当地金融办/工商局:如果是网贷平台,查它的注册地,向当地金融办投诉。
投诉时把证据整理清楚(时间、内容、涉及的亲友情况),监管部门会督促平台整改,效果往往比自己扯皮好得多。
法律“反击”:起诉催收方/平台,讨回公道
如果催收太嚣张(比如持续骚扰、侮辱诽谤),直接去法院起诉!以“侵犯隐私权”“名誉权”为由,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只要证据充足,法院会支持你,甚至可以连贷款平台一起告(很多平台把催收外包,却没管好合作方,要承担连带责任)。
起诉流程不难:写份起诉状(网上有模板),带上证据、身份证,去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立案就行,要是觉得麻烦,也可以找律师代写或代理。
解决“债务根源”:主动协商,避免再被催收
逾期本身也得处理,与其被动被催收,不如主动和债权方协商:
- 信用卡逾期: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你可以和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最长5年60期);
- 网贷逾期:联系平台说明困难(比如失业、生病),申请延期、分期,很多平台为了回款,会同意合理的方案。
把债务理顺了,催收的“根源”就没了,也能避免再被骚扰。
法条链接(维权的“尚方宝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第1033条(私密信息处理限制)、第1091条(侵害人格权的赔偿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可处拘留、罚款);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个人信息处理者违法致损害,依法担责);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持卡人逾期后可与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不得骚扰债务人以外的人员)。
遇到“爆通讯录”的违法催收,别被压力打垮!记住“取证→警告→投诉→起诉”的应对逻辑,同时重视债务的“根源解决”——主动和债权方协商合理的还款方案,既守住法律赋予的隐私权、名誉权,也通过合法途径履行还款义务。
催收的目的是回款,但若对方突破法律底线,你完全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亲友,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更精准的维权策略,既要“清债”,也要“清白”!
被通讯录催收(爆通讯录)了怎么办?如何合法应对保护自己?,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