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在被催收的时候,都遇到过对方威胁要爆通讯录的情况,这不仅让人心里发慌,还担心亲戚朋友被骚扰,那要是想让催收方删除咱的通讯录信息,到底该咋操作呢?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第一步:把证据“攥”在手里
催收的短信、电话录音、他们说要爆通讯录的聊天记录,还有他们是咋拿到你通讯录的(比如是不是你不知情的时候被app读取了),这些都得存好!举个例子,要是催收公司是通过非法手段(比如你没授权的app偷偷读了通讯录)拿到的,这证据就更关键了——到时候维权的时候,这些就是咱的“底气”。
第二步:正式沟通,亮明态度
咱得给催收方来个“正式通知”,最好用书面的方式,比如自己写一份《要求删除通讯录信息的告知函》,或者找律师发律师函,函件里得说清楚:“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你们未经合法授权处理我的通讯录信息,现要求你方于[x]日内删除我所有的通讯录相关信息,否则我将通过投诉、诉讼等途径维权。” 发函的时候记得留好签收凭证,比如快递回执或者邮件已读证明,别让对方“耍赖”说没收到。
第三步:投诉举报,给对方“施压”
要是沟通后对方不当回事,咱就去“找帮手”投诉!银保监会管着金融机构的催收,要是是网贷或者银行的催收,找他们准没错,还有12321举报中心,专门处理骚扰信息和电话,把证据提交上去,另外像黑猫投诉、聚投诉这些平台也能试试,很多时候平台的压力能让催收方赶紧“认怂”,把通讯录信息删了。
第四步:法律诉讼,“硬刚”到底
要是投诉也没效果,那就得走法律途径了,去法院起诉催收方(或者对应的金融机构),要求他们删除通讯录信息、赔礼道歉,要是因为骚扰造成了精神损失,还能要赔偿,这时候《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就是咱的“尚方宝剑”,法院会依据这些法律来判定对方是不是违法处理了你的个人信息。
小提醒:别“稀里糊涂”授权通讯录
咱自己也得留个心眼,别轻易在不知名的app里授权读取通讯录,借款的时候看清楚授权条款,别“一激动”就把通讯录交出去了,要是已经授权了,也可以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撤回同意,要求对方删除。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删除的,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请求删除:(一)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二)个人信息处理者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或者保存期限已届满;(三)个人信息主体撤回同意;(四)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违反约定处理个人信息;(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保存期限未届满,或者删除个人信息从技术上难以实现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停止除存储和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之外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律师总结】 催收过程中涉及的通讯录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范畴,受《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严格保护,当催收方存在非法获取、威胁使用通讯录信息的行为时,持卡人或借款人可通过“保留证据—书面沟通—投诉举报—法律诉讼”的递进式路径维权,核心是确保自身诉求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必要性原则),同时注意维权过程中的证据固定(如沟通记录、授权凭证等),若催收行为已构成骚扰(如多次威胁爆通讯录),还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要求公安机关介入,简言之,面对催收通讯录相关问题,既要态度坚决地主张权利,也要依法依规、有理有据地推进,方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与生活安宁。
催收要爆通讯录?怎么要求删除通讯录信息?,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