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几年我接触的案子越来越多是跟网贷有关的,以前大家谈“信用卡”色变,现在一开口就是:“律师,我借了七八个平台,现在还不上了,每天电话轰炸,亲戚朋友都被骚扰,我快崩溃了。”

我能理解这种绝望感,很多人一开始只是想应急周转一下,几千块、一两万,觉得很快就能还上,结果呢?利滚利、服务费、催收费、违约金……短短几个月,本金翻倍都不止,更可怕的是,一旦你还不上,那些所谓的“贷款口子”立马从“贴心小助手”变成“催命阎王”。
今天咱们不绕弯子,就聊点实在的:网贷逾期了,到底还有没有救?怎么面对催收?能不能协商?会不会坐牢?
先别慌,逾期≠坐牢
很多人最怕的是“会不会被抓”“是不是犯法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单纯因为网贷还不上,不会坐牢。
除非你是恶意骗贷、伪造资料、或者有钱故意不还(也就是常说的“拒执罪”),否则银行或网贷平台无权直接报警抓你,他们能做的,主要是起诉你。
但注意!一旦被起诉,法院判决后你仍拒不履行,对方申请强制执行,那你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说的“老赖”,这时候出行受限、子女上学受影响、银行卡被冻结……这才是真正的麻烦。
关键不是逃避,而是主动应对。
别再傻傻等“自动恢复”,逾期影响远超想象
你以为只是征信花了几笔记录?错了。
现在的网贷平台大多接入了百行征信或地方征信系统,有些甚至和传统金融机构共享数据,这意味着:
- 以后你想办房贷、车贷、信用卡,银行一查征信,看到你一堆网贷逾期,直接拒贷;
- 有些单位背调也会看信用记录,尤其是金融、国企类岗位;
- 更离谱的是,部分平台在你签协议时就已经拿到了你的通讯录权限,逾期后就开始“爆通讯录”——给你的家人、同事、朋友打电话,说你欠钱不还,严重侵犯隐私。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我去年代理的一个真实案例。
🔍 以案说法:90后女生被催收逼到抑郁,最后靠法律逆转局面
我有个当事人小林,25岁,普通公司文员,疫情期间失业,为了交房租和生活费,在某知名网贷平台借了8000元,分12期。
前两个月还能勉强还,后来彻底断收入,第三个月开始逾期,刚开始是短信提醒,接着是电话轰炸,每天几十个陌生号码打来,语气恶劣:“再不还钱,我们就去你老家找你爸妈!”
最让她崩溃的是,她发现表妹接到了催收电话,对方说她是“职业骗子”“借钱不还的赖账狗”,她表妹刚好在准备公务员政审,差点因此受影响。
她来找我的时候已经重度焦虑,甚至有轻生念头,我们介入后做了三件事:
- 固定证据:把所有骚扰电话录音、短信截图、催收人员威胁言论全部保存;
- 发律师函:正式通知平台及第三方催收机构,立即停止对无关第三方的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协商还款:基于她的实际经济状况,与平台达成“只还本金 部分利息”的分期方案。
平台撤回诉讼计划,催收停止,小林用两年时间慢慢还清,也逐步修复了心理创伤。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很多人不是不想还,而是被压垮在情绪和恐惧里。
📚 法条链接:这些权利你必须知道
《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意思是:爆通讯录、群发欠款信息、恐吓家属,统统违法!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暴力、胁迫、侮辱性语言。
→ 这是行业规范,虽非法律,但可作为维权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起诉需有明确被告、具体诉求和事实依据。
→ 网贷平台若要起诉你,必须走正规程序,不能靠催收吓人。
《刑法》第293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2021年新增):通过暴力、软暴力手段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果你遇到半夜砸门、贴大字报、p图羞辱等情况,可能已涉嫌刑事犯罪!
✍️ 律师总结: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沉默和逃避
我想对每一个正在经历网贷困境的人说一句掏心窝的话: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面对逾期,正确的姿势不是删app、换号码、躲家里,而是:
✅ 第一步:整理债务清单——哪些平台?本金多少?利息多少?有没有砍头息或违规收费?
✅ 第二步:收集证据——所有催收电话录音、短信、微信聊天记录,全都留着,关键时刻能救命。
✅ 第三步:主动协商——很多平台其实愿意谈,尤其是你知道法律底线之后,可以尝试申请延期、减免部分费用,或者“本金结清”方案。
✅ 第四步: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比如委托律师发函、申请调解,甚至提起诉讼反诉平台违规放贷。
合法的债要还,违法的债可以抗,你不是弱者,你只是暂时被困住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债务可以压弯脊梁,但不该摧毁尊严,走出阴影的第一步,是从不敢面对,变成敢于站出来。”
如果你正在挣扎,请别放弃,法律,永远是你最后一道防线。
——一名陪你 fight 到底的执业律师
网贷逾期了,还能不能上岸?被催收、爆通讯录怎么办?,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