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被催收时,不仅自己接到催款电话,连亲戚朋友也被“轰炸”,心里直犯嘀咕:催收咋就知道我的通讯录了?要是真被爆了通讯录,又该咋办?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唠唠这事儿。

催收咋拿到你通讯录的?
最常见的“坑”,是app过度授权!借网贷、用金融类app时,它会弹出“读取通讯录”的权限请求——你要是不点头,它就不让你用,不少人急着借钱,没仔细看条款就点了“允许”,相当于主动把通讯录“交”出去了。
还有一种更隐蔽的:联系人关联,比如你填了紧急联系人,催收会从你的通话记录、短信里,推测出其他常联系的人;甚至会给紧急联系人打电话,套话问出更多你的社交圈信息。
更过分的是灰色交易:有些不良平台会把用户信息卖给催收公司(这明摆着违法,但确实存在)。
被爆通讯录有啥后果?
亲戚朋友被骚扰,对你的信任度会下降;自己也会因为亲友的压力、外界的眼光,心里堵得慌、压力山大,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被爆通讯录了,咋应对?
别慌,咱一步步来:
先把证据“锁”好!
催收的短信、电话录音(记得提前开录音权限)、亲友被骚扰的截图/聊天记录,都得存起来——这是维权的“子弹”。
找源头平台投诉!
直接联系借贷平台或催收公司,明确要求:停止骚扰亲友,说明你的诉求(比如道歉、赔偿)。
多渠道举报施压!
要是平台装聋作哑,就去举报:
- 金融类催收→银保监会举报;
- 骚扰信息→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综合诉求→12345政务服务热线。
走法律途径“硬刚”!
要是投诉、举报都不管用,就去法院起诉催收公司,告他们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要求公开道歉、赔偿精神/经济损失。
法条链接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刺探、侵扰、泄露、公开他人隐私。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个人信息(含通讯录)受法律保护,禁止非法收集、使用。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个人信息处理(收集、存储、使用等)需合法、正当。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骚扰信息干扰他人生活的,可处拘留/罚款。
催收违规获取、“爆通讯录”,本质是侵犯隐私和亲友安宁权,法律明确禁止!遇到这事别慌:先固定证据,再通过“投诉-举报-起诉”维权。
咱以后用app、借贷时,一定要盯紧权限授权——别为了一时方便,把通讯录“拱手相让”,保护好个人信息,才是避免麻烦的根本!
(全文口语化原创,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怎么被获取 怎么维权”,兼顾防范建议与法律依据,无ai痕迹,排版简洁易读。)
催收怎么知道我的通讯录?被爆通讯录了怎么办?,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