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聊聊催收这事儿哈,很多朋友一想到“催收”就发怵,尤其担心会不会被天天“爆通讯录”——把自己的欠款信息、个人隐私一股脑发给亲戚朋友,搞得人尽皆知,其实呢,正规催收是有明确规矩的,但确实存在一些违规催收会用“爆通讯录”这种糟心手段施压,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掰扯清楚,再说说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应对。

“爆通讯录”是啥?它合法吗?
“爆通讯录”本质上属于“暴力催收”的一种:催收方(尤其是不正规的第三方催收公司)会把你的欠款信息、个人隐私,不加节制地群发给你通讯录里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还会连环打电话骚扰他们,用威胁、侮辱的话逼你还钱。
这种行为既违规又违法:
- 从监管规定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催收只能针对债务人本人或担保人,不能骚扰无关的第三人,更不能用暴力、恐吓、辱骂等方式催收;
- 从法律层面说,“爆通讯录”会侵犯你和联系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要是还伴随威胁、骚扰,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的“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条款。
催收真的会“每天爆通讯录”吗?
得分情况看:
- 正规金融机构的催收(比如银行、持牌网贷平台):一般会先联系欠款人本人,沟通还款方案;就算联系紧急联系人,也只是确认你的情况,不会“爆通讯录”,更不会天天骚扰;
- 不正规的催收/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逼你还钱,可能会搞“每天爆通讯录”这套——一天给你通讯录里的人打好几个电话,发侮辱、威胁的短信,甚至编造谣言抹黑你,这种催收就像“疯狗”,为了回款啥都敢干,但咱得清楚: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
遇到“爆通讯录”,咱该咋维权?
别慌,咱一步步来,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先“留证据”!这是维权的核心
- 电话骚扰:提前开手机录音,把催收的威胁、侮辱言论录下来;
- 短信/微信骚扰:截图保存(要清晰显示发件人、内容、时间);
- 联系人的证言:让被骚扰的亲戚朋友也保留证据,比如通话记录、短信截图,必要时请他们写个“情况说明”。
向监管/投诉平台“告状”
- 要是是银行/持牌金融机构的催收:打银保监会投诉热线12378,或者在“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提交证据投诉;
- 要是网贷/小贷的催收:向地方金融办“举报”,也可以向催收公司所在地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
必要时“报警”!
如果催收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你的生活(比如天天骚扰、威胁人身安全),直接打110报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或者散布隐私干扰他人生活的,警方可以对催收方罚款、拘留。
最后一招:“起诉”维权
要是因为“爆通讯录”导致你或联系人的名誉受损、精神受影响,咱可以去法院起诉催收方,要求他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从根源解决:和债权人“谈还款”
催收的本质是“要债”,咱要是暂时还不上钱,与其被催收骚扰,不如主动和债权人沟通:说明自己的困难(比如失业、生病),提供证明材料,协商“分期还款”“延期还款”或者“减免利息”,只要你态度诚恳、有还款意愿,很多机构是愿意协商的——把债务问题解决了,催收自然就停了。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每天爆通讯录”属于典型的违法暴力催收,既违反金融监管规定,也侵犯公民隐私权、干扰他人正常生活,遇到这种情况,你要做的是:先留证据,再投诉/报警/起诉,同时主动和债权人协商还款,维权要“硬气”但别冲动,法律会为你的合法权益兜底;而解决债务的核心,还是要和债权人达成合理的还款方案,从根源上摆脱催收困扰。
催收会每天爆通讯录吗?遇到爆通讯录该怎么办?,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