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被催收“找上门”(不管是打电话给本人还是亲戚朋友)的时候,都会心里犯嘀咕:“我压根没把通讯录给他们啊,催收咋就知道我二姑、老同学的电话了?”今天咱就把催收获取通讯录的“门道”扒一扒,再聊聊普通人该咋防信息泄露。

催收获取通讯录的常见“路子”
你自己“送”出去的app权限
不少网贷、分期、甚至一些小众app,下载时会弹出“请求读取通讯录”的权限,很多人急着用app(比如借钱、领优惠券),看都不看就点“同意”了,这就相当于你亲手把通讯录“交”给平台了——等你逾期,平台或者合作的催收公司,就能名正言顺地拿到这些信息。手机权限“管理失控”
就算你一开始没授权,有些“流氓app”也会耍手段:比如伪装成正规软件,偷偷在后台获取权限;或者你之前授权过,后来忘了关,它就一直“盯”着你的通讯录,尤其是安卓手机,要是不手动去“应用管理”里关权限,有些app能一直“偷”信息。“信息贩子”倒卖黑产数据
市面上有专门的“黑产团伙”,靠偷、买个人信息牟利,他们可能通过病毒、钓鱼网站弄到你的通讯录,再高价卖给催收公司,这些“信息贩子”就像“中间商”,把你的隐私当成商品交易。手机中病毒/装了恶意软件
要是你点了不明链接(比如短信里的“中奖链接”“借钱链接”),手机中了病毒,或者装了带恶意代码的软件,这些程序会直接“扒”走你的通讯录、通话记录,再传给催收方,就像给手机装了个“监听器”,你啥都不知道,信息就被偷走了。运营商/服务商“出漏洞”或内部人违规
个别运营商、通信服务商的系统有漏洞,被黑客攻破;或者内部员工为了钱,违规把用户的通讯信息卖出去,催收就能通过这种“歪门邪道”,拿到你的通讯录。熟人/自己“无心之失”
有时候是自己大意:比如把通讯录截图发给朋友、同事,结果对方手机被入侵,信息被截胡;或者亲戚朋友被催收“套话”(比如催收装成快递员、警察),稀里糊涂就把你的电话说出去了。
普通人该咋“防”?这几招很实用
app权限,能不给就不给
下载app时,仔细看权限请求:如果一个“记账app”非要通讯录权限,直接拒绝!(它要通讯录干嘛?明显有问题),只给必要的权限(比如地图类app要位置权限),敏感权限(通讯录、短信、摄像头)能拒就拒。定期“清理”app权限
打开手机“设置-应用管理”,挨个看app的权限:那些不常用、不知名的app,把“通讯录权限”全关掉!就像给房间换锁,不让它们再随便进你通讯录的“房间”。借钱/办业务,选“正规军”
别为了“秒批”“高额度”,去碰那些没牌照的“野路子”平台,优先选大银行、持牌网贷平台(比如蚂蚁借呗、京东金条这类合规的),它们受监管,不会乱卖你的信息。给手机请个“保安”——装安全软件
装个正规的手机安全app(比如大厂的安全卫士),定期扫描病毒、清理恶意软件,看到陌生链接、短信,别乱点,先让安全软件“过一遍”。定期查征信,盯紧信息“动向”
每年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凯发app官网」查2-3次征信,看看有没有陌生机构查过你的信息,要是有可疑的查询记录,赶紧排查是不是信息泄露了。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四条: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若催收/平台未经你同意获取、使用通讯录信息,涉嫌违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催收通过“黑产”购买、倒卖你的通讯录信息,可能涉嫌犯罪。
催收获取通讯录的手段,有的是你“授权”的(比如app权限没管好),有的是被“偷”的(病毒、黑产、内部违规),普通人要做的,就是把好“权限关”“平台关”“手机关”:别乱给权限、别碰野平台、别让手机中病毒。
要是发现催收非法获取、泄露你的通讯录信息(比如没经过你同意就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别忍!可以:
你的通讯录是隐私,不是催收的“武器库”,用法律护好自己的信息,催收再“神通广大”,也钻不了空子!
催收怎么知道通讯录的?如何防范信息泄露?,本文为即问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如有咨询需要请联系专业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