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响,心跳就加速;一看来电,又是那个熟悉的号码——“某某金融客服”、“贷后管理专员”,语气从客气到冰冷,内容从提醒到威胁,短信一条接一条,说你“已被列入失信名单”,“即将上门走访”,甚至“已移交司法机关”,更离谱的是,他们不仅打你,还打你爸妈、兄弟姐妹、前同事……每天三五次,不分昼夜,你说,这日子还能过吗?
很多人一旦网贷逾期,第一反应是躲、是怕、是自责,觉得“欠钱的是我,我理亏”,于是默默承受骚扰、恐吓、精神打压,以为只要不还钱,就得活在阴影里,但我想告诉你:你有权利保护自己,哪怕你真的逾期了。
首先得认清一个事实:逾期≠任人宰割,你确实没按时还款,这属于民事债务纠纷,不是刑事犯罪,也就是说,平台可以催收,但必须依法进行,那些打着“法务部”旗号,动不动就说要“起诉”“坐牢”“上门抓人”的,90%都是虚张声势,甚至是第三方外包催收公司为了施压搞的“话术套路”。
真正的合法催收,应该是什么样的?
它只能通过合理频率的电话或短信联系你本人,沟通还款事宜,不能辱骂、不能威胁、不能泄露你的债务信息给无关第三人,更不能冒充公检法、不能伪造律师函、不能半夜敲门。
可现实呢?很多人收到的所谓“催收通知”,已经严重越界:
“再不还钱,明天就让警察来抓你”;
“我们已经把你的资料发给你单位领导了”;
“你妈刚接完电话,挺替你难过的啊”……
这些行为,早就触碰了法律红线。
那面对这种情况,你是继续忍气吞声,还是该站出来反击?
我的建议是:先稳住情绪,再分步应对。
第一步,录音!无论是电话还是语音留言,一定要全程录音,这是最直接的证据,别嫌麻烦,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二步,明确表态,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我承认存在债务,但我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骚扰、恐吓和侵犯隐私的行为,如果你们继续骚扰我或我的亲友,我已经开始收集证据,并保留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提起诉讼的权利。”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它释放了一个信号:我不是软柿子,我知道我的权利。
第三步,书面投诉,把催收过程整理成材料,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或者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举报,如果是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监管机构会介入调查,很多平台怕这个,一投诉,催收立马收敛。
第四步,考虑协商,如果你确实暂时无力偿还,不妨主动联系平台,提出分期或展期方案,协商的基础是你掌握主动权,而不是在恐惧中被迫答应高额罚息。
第五步,极端情况,报警 起诉,如果催收已经涉及人身威胁、ps你“通缉令”、持续拨打亲友电话造成严重困扰,那就不再是“催债”了,而是涉嫌违法甚至犯罪,这时候,报警是最有力的回应,必要时,你还可以反过来起诉对方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要求赔偿精神损失。
以案说法:
2023年,杭州一位年轻宝妈小林因疫情失业,网贷逾期8个月,起初只是接到催收电话,后来发展到每天接到20多个陌生来电,她的母亲甚至在凌晨接到电话说“你女儿欠钱不还,等着法院抓人吧”,更过分的是,催收人员将她身份证照片p成“老赖通缉令”,发到她老家村群,小林崩溃报警,并委托律师取证起诉,法院认定第三方催收公司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名誉权,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1.5万元,涉事平台也被金融监管部门约谈整改,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催收可以存在,但越界就是侵权,法律不会纵容暴力追债。
法条链接: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也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若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
律师总结: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我保护的意识,你欠的是钱,不是尊严,更不是任人羞辱的理由,面对不合法的催收,沉默只会助长嚣张气焰,你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清醒地拿起法律武器,守住底线,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敢站起来,对不公说“不”,你有权体面地面对困境,也有权在风雨中守住自己的尊严,别忘了,法律,永远站在文明那一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即问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均属本站原创,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凯发app,同时警告凯发平台网址的版权碰瓷狗来碰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